是不想跟卫国和杨晶莉打交道。
现在业主换了人,宋盈君手上富余的钱还多,她还真的有点心动了。
但是这家店,短短时间换了几个老板了,店开了几个月又关,老是经营不善,像受了诅咒似的,谁碰谁倒霉。
宋盈君倒也不是迷信,而是她再回想一下,真的忘记上辈子这个原咖啡馆的店,后来是什么店了,因为店换了一批又一批,她记不住。
做生意嘛,有些玄学还是宁可信其有的。
这一犹豫,宋盈君就没把那个门面租下来。
没多久,国内发生了件大事——华东水灾。
举国上下都为化东灾区捐款,内地和香港很多明星都纷纷参与义演,为灾区筹款。
宋盈君和卫疆手上一起买了几万股,她把自己的那部分放掉,把系统奖励的钱,加上当月几间店的收入,在给员工发了应发的工资和奖金贴补之后,共计二十万,全部捐了出去。
潘正平一知道这件事就跟老婆说了,孟晓华一听说,马上打电话给宋盈君——
“我建议你部分钱捐了,部分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买物资送过去灾区。”
“有些人是没有良心的。”
“你捐钱是好事,但有些狗东西什么都想吃一口……放心吧,上面已经在查了。”
宋盈君也冷静了下来,按孟晓华说的,把要捐的钱做了规划,小部分钱捐了,大部分,还是用来购买物资。
卫疆一开始也打算捐钱,后来被宋盈君提醒,脑子也反应了过来,于是开始联系以前的战友,找信得过的人,再找可靠的大车司机,决定自己亲自去采购,带着人亲自送物资过去!
在卫疆和宋盈君为着这些事忙前忙后的时候,沉寂了一个多月的郑飞燕又找上门了。
这次郑飞燕是跟田应民一起来的,穿着职业的西装套裙。
她面对宋盈君的时候,说话也很公事公办:“我是陪田局长来跟你谈正事的,他打算开设专门的赈灾慈善基金会,邀请你入会,让你当理事。”
田应民一个局长,来找她谈慈善基金会的事?
宋盈君心里冷笑,孟晓华说得对,有些狗东西,什么都想吃一口。
田应民和郑飞燕来的时候正是晚饭饭点,派头不小,他们两人一出现,冰室里的人都偷偷看着他们。
当时宋盈君照例是在后厨,话是去上餐回来的领班传回来的。
领班说的是:“田局说,请你跟他聊聊赈灾捐款的事儿。”
宋盈君的,质疑她的钱款来源。
宋盈君捐的款项数目大,但是还没真正捐出去,她是拿着存折去的,登记上了,钱她从银行转出了,但是接收方刚有记录,她就接到孟晓华的电话了。
她的钱还没到一天就被退了回来,她再重新分配捐出去的。
孟晓华知道宋盈君觉得不奇,毕竟潘正平参与市里的大小事项,她多少应该是知道点儿的。
况且孟晓华是为了她的钱能落到实处,是做好事,所以宋盈君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田应民就不同。
田应民和郑飞燕就坐在平时何老坐的卡座里。
两人都没说话,郑飞燕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她的多士吃完了,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杯柄,边喝热奶茶边看着窗外的江边,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盈君一坐下,打过招呼,田应民看了郑飞燕一眼,郑飞燕就像身上的开关被打开似的,复读机似地跟宋盈君说了一段田应民让她当理事的话。
她说完之后,也不再多话,继续喝奶茶看窗外的风景,把自己当个透明人。
冰室里还在放着歌,他们
说话的声音不算大,宋盈君身后那桌没坐满人,至少跟她坐的这高背木沙发背贴背的位置没人。
宋盈君喊领班过来:“我后面这桌,你放个留座的牌子,等下你就在前厅,客人进来别往这儿带了。”
领班点点头:“有数了老板娘。”
领班一走,田民应眼神带着欣赏地看着宋盈君:“宋小姐是个聪明人。”
“谢谢。”宋盈君虽了口蜂蜜柠檬茶,说,“田局,你说的那个慈善基金会,能不能具体给我说说?我还没接触过。”
田应民对宋盈君更欣赏了,他不喜欢不懂装懂的,喜欢不懂就问的。
他敲了敲桌子,郑飞燕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放到宋盈君面前,还替她翻开了。
宋盈君看了眼郑飞燕,郑飞燕没看她,又去看窗外了,脸个的表情有点麻木。
田应民说:“这个文件材料你看看,你边看我边说。”
他口中的文件材料,在宋盈君看来,就是一份计划书,还是写得很简略敷衍那种。
没什么具体内容看的,就是让参与的人给“捐钱”。
“捐”进去的钱还不是全部用于慈善,而是其中百分之十用于慈善,剩下的用于“投资”。
最后一页是参与人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