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2章(1 / 2)

&esp;&esp;贺兰定冲还在愣神发呆的孙腾一笑,“让龙腾兄见笑啦,家里两个小皮猴。”

&esp;&esp;孙腾:以后再也不在拉汉跟前谈论儿女经了——完全是班门弄斧啊!

&esp;&esp;第四十七章

&esp;&esp;贺兰定的“冬闲”没能持续几天, 虽然招聘了不少帮忙干活的人手,可是有些事情眼下只能贺兰定这个首领来亲自干。

&esp;&esp;比如,记账。

&esp;&esp;贺兰定没学过会计, 不懂借贷记账法, 他只会记流水账, 收一笔, 记一笔;支一笔, 再记一笔。

&esp;&esp;但流水账也不好记,主要工坊里的收入不仅仅有五铢钱,还有各种等价物, 或是豆子, 或是布匹, 更有工时抵扣。

&esp;&esp;总之,光是豆腐工坊的账本就算得贺兰定满头的包,每天能约莫盘算出工坊的收益几何,有没有亏本, 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esp;&esp;刘掌柜上门的时候,贺兰定正在教两小孩儿算术, 是简便的阿拉伯数字。

&esp;&esp;阿昭学得认真, 贸足了劲儿要学会了为阿兄分忧解难。阿暄是个屁股长钉子坐不住了,可阿昭一个眼刀,一句“你是要当个傻瓜吗?”就把阿暄给牢牢把控住了。

&esp;&esp;贺兰定把桌上的“教学材料”卷起来一收,放了两小孩自己玩儿去,起身去迎到访的刘掌柜。

&esp;&esp;外头大雪纷飞, 刘掌柜的眼睫毛上都冻上了冰凌, 贺兰定赶紧令人备上热奶茶。

&esp;&esp;“这大冷天的。”贺兰定瞧出刘掌柜脸上似有几分急切, “可是有什么急事?”难不成是上一批的毛毡斗篷出了岔子?

&esp;&esp;那我可不能认账。贺兰定心道, 自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买定离手,不包售后。

&esp;&esp;“可不是有急事么。”刘掌柜端起一碗热奶茶,暖暖冻得僵硬的手指,缓了口气才道,“为得是素斋的事儿。”

&esp;&esp;“您之前提得豆油,有着落了吗?”

&esp;&esp;贺兰定如遭雷劈:他完全把这档子事儿给忘啦!

&esp;&esp;吹出去的牛皮,泼出去的水。贺兰定当初为了争取刘记商行的羊毛制品订单,着实画了不少大饼。这大饼画多了,自己也不记事儿了。

&esp;&esp;见贺兰定的模样,刘掌柜如何看不出其中的事情,笑道,“您看,我这能不着急吗?”

&esp;&esp;贺兰定自觉理亏,摸摸鼻子,翻出随身的小本子,提笔将豆油制作的事项提上日程,“且再宽容几日,必将豆油方子拟得顺顺得给您。”

&esp;&esp;“不急。”刘掌柜从容道,“贺兰首领记得咱们当初的约定就成。”

&esp;&esp;刘掌柜冒着风雪北上来找贺兰定,的确是有急事,可为得却不是豆油之事。

&esp;&esp;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南梁皇帝的《断酒肉。文》一出,不仅自己身先士卒开始茹素,更有许多佛门制文立誓永断酒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整个梁国茹素之风大起。

&esp;&esp;在茹素之风盛行之际,一种名为豆福的素食也悄然兴起。谁也说不清这豆福是从何而来,好似一夜之间,街头巷尾,许多的豆福摊子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esp;&esp;豆福有四好。

&esp;&esp;一、来源好。豆子做的,不杀生,和了佛家五戒。

&esp;&esp;二、模样好。雪白干净,清清白白,如佛家清净地。

&esp;&esp;三、名字好。豆福豆福,福气福气,佛家教导世人的便是积德行善,下辈子投个好胎。

&esp;&esp;四、滋味好。跟风茹素的多为官宦人家,采买了豆福回去,加工方法自是花样百出。

&esp;&esp;或是拌上饴糖,或是滴上香油。更有美食大家,家中厨子手艺超绝,刀工如影,将豆腐细切成发丝粗细,盛于清水,如花绽开,风雅至极。

&esp;&esp;总而言之,豆福如今风靡整个梁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人不食豆福。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引人垂涎。

&esp;&esp;刘记商行虽然势大,可毕竟是商人,且根基在北魏。南梁士族林立,刘记双拳难敌四掌。这豆福的生意估摸是做不长久的,早晚要分出一杯羹去。

&esp;&esp;分出去的利益就要从旁出来找补,因此刘掌柜才催着贺兰定赶紧研究新的吃食。

&esp;&esp;“如此,你们可赚了不少。”贺兰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