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成一阵红又一阵白的脸色可与之争辉;俄而垂帘之后又传来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 一道清淡的女声缓缓于大殿深处响起:“方卿为国征战功垂竹帛, 实不必为朝内之事罪己——至于晋爵之事……”
&esp;&esp;大周立朝三百余载, 太后垂帘之事却不过只发生过两次,其中前朝窦氏借势弄权欺凌幼主、伙同外戚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难以收拾, 后为朝臣设计所杀, 此后百年再未见女子主政;如今却又有女声在这巍巍明堂上响起,群臣心底各自微妙,皆不知此兆究竟是吉是凶。
&esp;&esp;难得的是她这话说得很有度, 显见并不愿将此前纷争再拉回眼下追究,新帝登基朝局未稳、此时大兴诏狱实不利于安定人心;可惜君侯却似并不领这个情, 彼时一身玄甲未褪、长身肃立的模样显得尤其冷厉威严, 又道:“自古破立之际多生乱象,故非深文无以肃纪、非峻法无以正风,太后与陛下仁慈宽厚,却恐助长朝内邪佞之妄。”
&esp;&esp;一顿, 目光径直扫向卫弼,问:“阴平王, 你以为如何?”
&esp;&esp;这……
&esp;&esp;明堂之内一片死寂,此刻无论哪一派的臣子都是屏息敛声噤若寒蝉,虽说皆知先帝委任五大辅臣本意便在颉颃制衡,却不料这场神仙之斗会这般早便陈于他们这些凡人眼前。
&esp;&esp;那厢被点到名的卫弼也着实没料到方献亭会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一愣之后惊怒交加、手心更因恐慌而生出一层冷汗;与身侧的范玉成对视一眼,又强作镇定地跨出一步,朗声道:“君侯所言极是,我等身为辅臣自当为陛下摒除奸邪匡扶社稷,不可有一日懈怠大意……”
&esp;&esp;这是要跟人打太极、还企图说些场面话蒙混过关,无奈方献亭却懒得与他兜圈子,当即打断道:“既如此,先帝驾崩之后是何人兵围帝宫挟制百官、大敛之日又是何人箭指太后意图谋逆,还望阴平王今日一一说个明白。”
&esp;&esp;“谋逆”二字惊心动魄、却是一出口便给人安了个株连九族的罪名,卫弼心下巨震又倍感羞辱,虽则深知这些年方献亭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乃是货真价实的国之肱骨、却依然忘不掉自己与他父亲同朝为官的旧景——他比这后生年长近二十岁!如今又凭何在众目睽睽之下受他质问!
&esp;&esp;“君侯此言差矣——”
&esp;&esp;他的语气一并冷下去了,眼神更立时显出几分激愤。
&esp;&esp;“先帝久困于沉疴、自太清七年始便鲜理朝政,此后又为外戚所惑执意弃中原而南渡,月前驾崩后宋氏一族多有异动,本王带兵入宫实是为护幼主周全、不忍见我卫氏江山旁落他人之手!”
&esp;&esp;如此铿锵有力一通辩白、却分明字字句句都与实情相去甚远,果然下一刻朝臣之中便又跨出一人、张口便是一声义愤填膺的“一派胡言”,定睛一看果然是正三品工部尚书宋泊,可不正是半多月前那场大乱的苦主?
&esp;&esp;“君侯明鉴——”
&esp;&esp;他远远对方献亭一揖到底,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皆不知两人在十年前只差一步便要成了一家人。
&esp;&esp;“我族久蒙天恩荫蔽、自对先帝感恩戴德忠心不二,太后为助先帝理政,多年来宵衣旰食夙夜忧叹、无一日不用心倾力尽诚竭节;未料洛阳一派为谋私利竟在国丧之日大动干戈,阴平王父子带兵倒锁宫门挟持群臣,又在先帝大敛之日意图行刺太后!”
&esp;&esp;“他们大逆不道——他们其心可诛啊——”
&esp;&esp;语罢直直跪地叩首,身子虽是朝向天子太后、可实则拜的是何人众人却都心知肚明,金陵一派见状亦紧随其后痛哭流涕,个个都仿佛等来了救世主、要央对方为自己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