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再也不与曾国藩见面。
&esp;&esp;…………
&esp;&esp;与此同时,曾国藩的求援书信和前线战报一起送到吴超越的面前后,吴超越也一眼看出杨秀清是在故意诱敌,太平军也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西线反击,自己的老师表面上看倒是连战连胜风头正劲,实际上却是危如累卵,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esp;&esp;再接着,吴超越自然也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是否出兵增援曾老师?出兵增援,曾老师就有可能躲过这次大劫,活下来继续成为自己的隐患。不出兵增援,道义上说不过去,也没办法向满清朝廷交代,更不利于将来收编湘军。进退两难,顾虑重重。
&esp;&esp;这时,见吴超越久久不说话,眨巴着三角眼只是不断盘算,赵烈文难得误会了一次吴超越的心思,好奇问道:“慰亭,用得着这么为难吗?把问题直接交给你老师选择不就行了?”
&esp;&esp;“把问题直接交给老师选择?什么意思?”吴超越满头雾水的问。
&esp;&esp;“你不是头疼到了前线该谁节制谁吗?”赵烈文反问,又说道:“这点其实很好办,你可以直接告诉你老师,要你亲自率领湖北新军去增援他,可以,但是到了前线,他得归你指挥。你老师如果不愿意听你指挥,也行,你直属的湖北新军不动,你请花制台派鄂勇或者湖北绿营去给他帮助,按朝廷规矩,遇事协商而行,互不统属。”
&esp;&esp;重重一拍额头,吴超越这才发现自己钻了牛角尖,一心只想着是否救曾老师的命,却忘了自己率军到了江西之后,和曾老师还有前线指挥权之争,利用这点把皮球踢回去让曾老师自行选择,将来曾老师丢了性命也和自己无关。
&esp;&esp;想到这点,吴超越再不迟疑,马上就让赵烈文代笔做书,给曾老师写了一道回信,要曾老师选择让湖北如何出兵。出动湖北新军可以,由自己亲自率领,到了前线后曾老师得听自己的指挥,杀贼立功后上折子奏捷时的名字顺序也得按规矩来,先是花沙纳再是自己,然后才是曾老师!
&esp;&esp;当然,曾老师想吃独食也行,吴超越可以请求花沙纳派遣湖北绿营兵或者鄂勇去给曾老师帮忙,做一些运粮守城和保护粮道后路之类的辅助工作。到时候曾老师有本事就求得满清朝廷同意,获得前线总指挥权,号令差遣湖广派去的军队,没本事就继续按照朝廷规矩,遇事协商而行,湖北派去的军队不受曾老师直接指挥。
&esp;&esp;派人用快船把这道书信送往前线后,吴超越这才松了口气,在心中暗道:“曾老师,我这个当学生的可是给了你机会了,想死还是想活你自己决定。不过嘛,以你老人家的脾气,恐怕很难会做出真正正确的选择。”
&esp;&esp;…………
&esp;&esp;吴超越的书信送到了前线后,曾老师脸色阴沉了许久都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把这道书信公之于众,只是耐心等待骆秉章那边的答复。结果还算好,三天后,骆秉章也用快船送来了一道书信,答应派遣萧启江率领三千团练东下增援曾国藩,还十分大度的表示让萧启江所部划归曾老师节制和指挥——只是军饷得让曾老师自己想办法。
&esp;&esp;得知这一消息,曾老师长舒了一口气之后,也赶紧提笔给吴超越写了一道回信,恳求吴超越代为说服花沙纳,让花沙纳派遣鲍超率领一支军队东下增援自己。然后也是凑巧,书信即将写成时,曾国潢几兄弟正好有事前来拜见兄长,结果大概看到了曾老师的书信内容,曾国潢等人也马上惊叫了起来,“请吴超越派鲍超来增援我们?兄长,你为什么不要吴超越出动他的抚标湖北新军?”
&esp;&esp;“以他的脾气,怎么可能会让他的嫡系来帮我们立功?”曾国藩冷笑反问,“求他出动湖北新军,他就算答应,也肯定是亲自率军出省作战,到时候前线我和他谁听谁的?和他抢功劳,我们抢得过不?”
&esp;&esp;说罢,曾国藩又把骆秉章决定派遣萧启江率军来增援自军的好消息告诉给了几个兄弟,让他们放心等候增援,然后才向曾国潢等人问起来意。结果曾国潢等人却神情沮丧的拿出了一道刚收到的家书,说道:“家里刚送来的,父亲的病又加重了,郎中还直接说,父亲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esp;&esp;曾国藩默然无语,半晌后才在心里暗叹了一句,“幸亏做出了正确选择。”
&esp;&esp;…………
&esp;&esp;确实是正确选择,同一天的南京城里,杨秀清也终于公布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西线反击计划,决定由秦日纲率领已经基本空闲下来的太平军水师主力,配合赖桂英、石镇吉率领的安庆太平军步兵主力,大举反攻江西,教训湘军并救出被清军包围的罗大纲和黄文金。同时杨秀清还早早就对秦日纲交代了作战计划——奇袭湖口,切断湘军粮道后援,水陆并进,里外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