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令妻生病,不来为父亲治头疾?”
&esp;&esp;该来的还是要来!
&esp;&esp;华佗苦笑道:“让公子见笑了,华某年纪渐高,精力大不如前,上次为曹使君已是施针力不从心,往后下针怕是愈发不稳。”
&esp;&esp;“华先生怎么不与父亲明说?”曹冲追问。
&esp;&esp;“也是华某一时迷了心窍,以为找借口回谯县就能躲回家中颐养天年,不想反倒惹恼了曹使君。”华佗叹了口气,“如今华某想亲自向曹使君请罪,曹使君也不愿再见华某了。”
&esp;&esp;曹冲听着也不知这理由是真是假。
&esp;&esp;不过都是成年人,很多事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这个新理由至少不好查证,比华佗前头说妻子生病要好多了。
&esp;&esp;施针可是个精细活,手抖一下就容易出大事,曹操愿意信的话华佗意思意思抖抖手就可以混过去。
&esp;&esp;要是曹操不愿意信,那就没辙了。
&esp;&esp;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曹冲虽然有着现代人的思维,却也没办法强行扭转所有人的想法,让他们统统成为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依法治国、绝不滥用私刑的好公民。
&esp;&esp;哪怕他是曹操的亲儿子,也不一定能左右曹操的决定。
&esp;&esp;曹冲把两笼蒸饺留在狱中,让华佗且安心待着,他回去与曹操禀明此事。
&esp;&esp;华佗起身送曹冲离开。
&esp;&esp;在曹冲要走出牢门的时候,华佗忽地喊住了曹冲,将藏在稻草之下的医书呈给曹冲。他神色郑重地说道:“这书华某已写了大半,还差点才收尾,望公子先替华某保管一二。”
&esp;&esp;曹冲一顿。
&esp;&esp;这医书正是他来见华佗的原因之一。
&esp;&esp;许是因为这书从未流传下来,从来没有人得以窥见它的真正面貌,所以才显得愈加神秘和珍贵。
&esp;&esp;“华先生千万珍重。”曹冲转身从华佗手中接过那数卷医书,抱着它们走出牢门。
&esp;&esp;华佗目送曹冲带着随从越走越远,坐回原位夹起一个韭菜肉饺吃了起来。
&esp;&esp;听闻曹冲从小便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很得曹操的喜爱。华佗没怎么见过这位小公子,今日一见便觉曹冲眼神清正明亮,显然没因为备受宠爱而被惯坏。
&esp;&esp;他没有许多官宦子弟身上那种傲慢和冷漠,反而有着难得的正直与和善。
&esp;&esp;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少年会是曹操的儿子。
&esp;&esp;要知道曹操少时曾被许劭评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esp;&esp;这位许劭乃是曾主持月旦评的许氏兄弟之一,他看人眼光毒辣,起初桥玄介绍曹操去找许劭要评语,许劭一直避而不谈,直至被曹操堵得没办法了,才给出这么一句评价。
&esp;&esp;由此可见,曹操本性与“正直”不太搭边,若非正逢乱世他怕是成不了英雄。
&esp;&esp;所以华佗才讶异于曹操生出了曹冲这样的儿子。即便只有一面之缘,华佗也已看出此子与常人大不相同!
&esp;&esp;也正因如此,华佗才会把这些日子以来的心血交付给曹冲。
&esp;&esp;医书到了曹冲手里,就算他走不出这牢门,这书也不至于埋没于此。
&esp;&esp;至于曹冲到底能不能说服曹操放了他,华佗心里也没底,毕竟曹冲的年纪摆在那,他的话不一定能起作用。
&esp;&esp;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
&esp;&esp;第8章 【谁不贪生】
&esp;&esp;曹冲回到家,曹操正好在家,正在命人给他按头。
&esp;&esp;比起曹冲这些业余人士,曹操还是更信任医官们的水平,真头疼了自然是找医官过来帮自己煎药和按摩。
&esp;&esp;曹冲入内见到曹操躺在那儿紧闭着眼,不由上前接替医官给曹操按脑袋。
&esp;&esp;曹操睁开眼看他。
&esp;&esp;“回来了?”
&esp;&esp;曹操随意问道。
&esp;&esp;曹冲点头,很沉得住气地把整套按摩平手法走完,才一五一十地跟曹操说起与华佗的对话来。
&esp;&esp;曹操半合着眼,似乎听进去了,又似乎没在听。
&esp;&esp;小孩子的想法是藏不住的,曹冲显然是想要替华佗说情,曹操这个当爹的哪会听不明白。